南京日报 | 南京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创新动能

时间:2023/5/18 3:11:52

全球首个!

紫金山实验室自主研发全球首个大网级网络操作系统(CNOS)、完成全球首个6G光子太赫兹100Gbps通信实验;

100余万辆!
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南京)平台实现第三代半导体——SiC(碳化硅)芯片自主量产,已装载百万辆新能源车;

获批建设!
国家集成电路设计自动化技术创新中心去年底获批在南京建设,将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引领我国EDA产业自主可控发展……

听,这是来自南京的澎湃创新动能。

5月20日,第三届江苏发展大会将在南京举办。自2017年首届江苏发展大会召开以来,不少海内外南京“老乡”以此为媒,满怀热情、信心与期盼,从天南海北回到家乡,落地科研项目、开展产业合作、助力招才引智,共同描画南京创新图景,为南京高质量发展注入创新动能。

牢记嘱托聚合力,创新赋能促发展。当前,南京正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紧紧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牵动发展的“牛鼻子”,立足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主承载区和区域科技创新中心,不断推进引领性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南京新实践。

图片

战略科技力量加快集聚,重大科研成果不断涌现

位于南京江北新区的伯克利—南京研究中心里,国际知名生物医学专家杭渤正带领他的团队围绕气凝胶吸附材料和转化开展科研攻坚。这项在环境净化新材料上的最新成果,将突破传统活性炭材料在吸附容量、定向吸附等方面的短板,有望近期在环境污染物治理等领域实现落地应用。这也成为2018年成立以来,该中心首项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的原创性创新成果。

研究中心的落户,结缘于首届江苏发展大会。

伯克利—南京研究中心负责人、教授杭渤是位地道的南京人,也是国际知名生物医学专家。

2017年5月20日,杭渤受到邀请,作为海外嘉宾参加了第一届江苏发展大会。2018年,在杭渤的牵头下,南京国际健康城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CB)共同成立伯克利—南京研究中心。该中心聚焦大健康领域,致力于开展环境卫生、精准医疗项目研究和产品转化,气凝胶吸附材料和转化项目由此落地南京江北新区。

战略科技力量加快集聚南京并“开花结果”,正得益于南京这片创新创业的热土。南京这座城市也因为创新而蝶变,呈现出更加绚丽的图景。

在位于江宁开发区的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南京)平台超净厂房内,技术团队正在对SiC(碳化硅)芯片进行检测。一片6英寸SiC晶圆上分布着2000多个芯片,这些长宽仅有2毫米左右的芯片,是新能源车车载充电机的“心脏”,有了它,新能源车充电效率大大提高,而且能节省电力,实现减碳降耗。SiC(碳化硅)芯片已在南京实现自主研发自主生产,就是这小小的芯片,稳定了国内车企的供货渠道。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是粮食安全的基石。去年底,专门研究“农业芯片”的实验室——生物育种钟山实验室在南京揭牌成立。实验室将统筹整合生物育种领域科技力量,“集中力量破难题、补短板、强优势、控风险”,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

加强基础研究,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要求,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

南京科教资源丰富,有50余所高等院校、120多个国家级研发平台,人才总量和密度居全国前列。

近年来,南京加快集聚战略科技力量,科技创新策源地初步形成,重大科研成果不断涌现。

紫金山天文台在“悟空”号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首颗综合性太阳探测卫星“夸父一号”以及“嫦娥工程”等重大科研项目中承担了重要任务。

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中科院创新国家队高端创新资源加速汇聚麒麟,截至目前,已有中科院系统7家研究所在麒麟设立8家创新研究院,围绕信息、生命、能源与环境等特色优势领域,开展前沿基础研究、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近五年来,南京共有87项重大科技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其中企业牵头或参与项目占比达37%。

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爆发产业蝶变内生力

以江苏发展大会为媒,海内外人才走进南京、了解南京,结缘南京,广泛开展产业合作、科技成果转化、教育学科合作等,推动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

2019年第二届江苏发展大会上,长期从事北欧和中国双边科技资源对接的张寿廷博士,把海外人才创新站落在了江宁,为南京不断引进创新资源和人才,“每个月有一半时间在南京,不仅自己的项目要落地,还要吸引更多的北欧人才选择这里。”

近年来,南京通过政策推动、上下联动等有力措施,大力培育科技创新主体,进一步增强科技创新,内驱力。随着创新要素加速集聚,创新氛围日益浓厚,南京科创森林愈发生机勃勃。

2022年,南京独角兽、培育独角兽和瞪羚企业榜单总数再创新高,达到535家。自2018年4月第一次公布榜单以来,这一数字已增长超7倍。

4月24日,省科技厅公布了2023年第二批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名单,其中南京入库企业6533家。南京两批次入库累计达10812家,同比增幅18.8%,占全省入库企业的30.6%。

大中小科创企业递进成长的“雁阵”梯队离不了南京的精准施策、靶向发力。

今年2月24日,2022年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总决赛落下帷幕,江苏艾洛特医药研究院“针对肿瘤微环境靶点E全新结构TCR融合CAR细胞治疗技术研发与产业化”项目从全国2800多个参赛项目中脱颖而出,斩获优胜奖。

“南京的创新创业氛围十分浓厚,相关政策比较系统、落实比较到位,各级政府部门支持也很到位,而且科研资源、产业资源非常丰富,为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提供了良好环境。”江苏艾洛特医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刘永军说,研究院将聚焦细胞治疗药物和长效蛋白药物,坚定地在生物创新药研发转化这条道路上走下去,用技术服务社会、服务健康事业。

江苏交控数字交通研究院有限公司是南京今年首批入库科小企业,致力于为高速公路及各行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平台化解决方案。“我们在业内率先打造了‘六朵云’指挥调度平台,‘调度云’是其中之一。”公司副总经理尹蔚峰介绍,依托企业的核心技术和解决方案,“六朵云”指挥调度平台已推广至全国18个省份。

南京通过实施高企培育“筑基”“强基”“链基”“固基”工程,不仅一大批创新企业脱颖而出,一批链条完整、生态丰富的创新型产业集群也快速崛起,爆发出产业蝶变的内生力,吸引高端产业、人才落户南京,为这座城市增添了充沛的发展动力。

江北新区生物药品制品制造创新型产业集群今年2月入选科技部火炬中心公布的“2022年创新型产业集群”名单,成为我市第二个“国家队”成员。目前,江北新区生物医药产业项目已参与30余个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专项及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企业获批药品证书360余件,在研一类新药200余个。原创技术和创新药物的不断涌现,带动了产业爆发式增长,目前园区注册企业超过1000家,其中自主培育上市企业5家,园区年产值超300亿元。

图片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提升综合创新实力

今年3月,南京汉旗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建红拍板决定新增两条生产线,这一决定的底气来自公司刚获得的1000万元“宁科贷 ”贷款,“三条生产线一起开动,现在产能差不多翻番了。”

作为全国唯一的科技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南京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需求为牵引、以人才为核心,聚焦高新园区、科技金融、营商环境等领域,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推行“揭榜挂帅”“赛马制”等新机制,优化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体系,激发科研人员创新创造活力,创新创业生态“枝繁叶茂”。

人才评价改革方面,已获批国家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城市,正加快制定南京市科技人才评价改革实施方案,围绕承担国家重大攻关任务的人才评价以及基础研究类、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类、社会公益研究类的人才评价,构建分层分类的科技人才科学评价体系。

高新园区改革方面,出台《关于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持续深化高新区体制机制改革,激发园区活力,南京高新区高企、科小企业等主要创新指标占全市比重均达到80%以上。

科技与金融融合方面,获批建设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目前正在制定《南京建设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实施方案》,建立“宁科贷”“科创投”“科创债”多元化市场化融资机制,着力完善覆盖科技创新全周期的金融生态链,促进金融对科技创新市场化赋能。今年一季度,“宁科贷”余额首度突破500亿大关,达525.49亿元,同比增长69%。

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进一步推动南京综合创新实力提升。

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最新发布的全球科技集群排名中,南京从2018年的第27位上升到2022年的第13位。在英国《自然》杂志最新发布的全球科研城市排名中,南京全球排名从2015年的第19位上升到第8位。国家创新型城市的最新排名提升至第2位。 


友情链接: 江苏艾洛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兆亿集团